第一百五十三章:铤而走险(1/2)
崇祯九年,四月初三。
兴安城外,闯军大营。
十余万人的营地,一眼根本无法望到边际,绵延数十里。
在面对着兴安成的一侧方向,一道又土木构造的简易营墙已经竖了起来,在其外面还有数道简易的壕沟。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了袭营。
闯军大营之中一片肃穆,营墙之上布满了守卫的军兵。
透过辕门望去,在层层军帐、片片枪矛之间,一顶庞大的青幕军帐分外惹眼。
大帐之外甲兵林立,帐前十余面旌旗一字排开,最中央的旗帜最为高大,旗帜之上简洁明了,只有一个斗大的“闯”字。
这里便是高迎祥所在的中军大帐。
此时的中军大帐之中,高迎祥穿着一身朱红箭衣,头戴网巾,背负双方,站立悬挂在正堂的舆图前方。
高迎祥高鼻深目,目光深邃,一众身穿着盔甲的将校则是站立在帐中两侧,束手等待着高迎祥的将令。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平利、紫阳、洵阳三城连带着周边的一些城镇,都已经是被攻破。
汉中府没有怎么受灾,因此在三城和周边的地区得到了极多的粮食。
目前军中最为紧要粮食的危机也得到缓解。
高迎祥留了钻天鹞王成继续守卫紫阳,防止明军从四川省驰援而来。
其余的人则是被高迎祥全部撤回了兴安城外。
劫掠汉阴,侦察石泉的骑兵部队也回到了兴安城外,他们也带来了来自汉中府中部的消息。
汉阴城没有被攻陷,但是汉阴城周边的镇乡却是全都沦陷。
闯军烧毁了他们所能看到的一切,也带走了他们所能带走的一切。
石泉方向也遭到了劫掠,不过大部分的城镇都还是保全了下来。
高迎祥目视着身前的舆图,结合从各方面收到的消息,局势正越发的明朗。
侦察的骑兵在石泉抓了很多的人,从那些人的口中他得知了周遇懋带领的那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并没有在石泉停留,而是往更西方去了。
而也没有外地的从北方的栈道进入石泉的附近。
一些胆大的侦察骑兵甚至还深入到了西乡和洋县,他们带回的消息更是高迎祥吃了一颗定心丸。
通过收集而来的消息,高迎祥确认了洪承畴并没有向汉中府增兵。
汉中府应该只有周遇懋和陈望两营的营兵还有一些卫军防守。
舆图上的汉中府兴安被标上了红点,高迎祥的目光在兴安城上停留了一下,但是他很快又将目光移开。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舆图的最上方,汉中府的上方——西安府所在的位置。
在舆图的最上方,西安府的中心地带,作为省城的西安城比其余的城池在地图上更为瞩目。
西安、西安……
高迎祥眼神微暗,心中不由叹了一口气。
三次攻打西安,却都是没有办法打破西安。
反而是接连受挫,损兵折将颇多。
高迎祥的心中犹如明镜一般。
他很清楚,他们可以做一时的流寇。
但是,他们不能做一世的流寇。
流寇始终是流寇,流寇始终是寇,成不了大气。
他们现在再如何的发展,再如何的扩大,终究都是流寇。
三原大战,他麾下有足足数十万大军,但是就算是存在着数十倍的兵力的差距,最终他们都没有能够击败洪承畴,更别提攻下西安城。
攻不下西安,取不了关中,他们就只能是流寇。
天下虽大,但是却没有他们多少的容身之地。
大明有两京十三省,但是真正能够做为基业却并没有多少。
南直隶、北直隶是明庭的核心所在,明军的势力最强。
山东、河南、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这八省要么离得太远,要么无险可守。
如果以这些地方为根据地,明军四面八方合围而来,如果固守不动,无疑是死路一条。
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有险可守,也是王霸之业。
但是三地土官众多,地形复杂,情况莫测,三省的军兵更是战力不俗,他们扼守在进入其地的要道之中,阻挡了一切的敌人。
排除了这么多的地域,剩下的能够作为基业的,只剩下了山西和陕西。
山西东有太行山脉作为屏障,西有黄河为阻碍,南有黄河、中条山可以依仗,北有长城可以防守,可以作为基业。
但是山西近年不断大旱,省中军兵众多,太原镇更是云集重兵。
太原作为明军在北方的军事重镇,数百年一直经营,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固若金汤,要想攻克难如登天。
而不攻下太原,那么整个山西就被明廷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留给高迎祥的选择实际上从一开始到现在,其实都只有一个——陕西。
而要攻取陕西省,就必须要先攻克西安城,攻下西安府。
陕西其他地方都因为大旱而寸草不生,万物凋零。
整个陕西省,唯有关中地区的土地可以种出大量的粮食。
占据西安城,占据关中,再取关中四关,那个时候他们就可以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依靠着西安城和关中地区,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西安城作为陕西第一大城,城防森严。
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外部的威胁,就可以开始招募工匠,打制兵器和盔甲。
兵器和盔甲,武备在战场上的影响其实极为巨大。
跟随着高迎祥一起进入汉中府的七十二营营首,将张献忠也算入内的话,一共有五人。
五人里面,张献忠的势力最强,麾下精骑足有三千,马军共有两万四千人。
步队一万五千人,饥兵五万四千人,老弱妇孺有两万余人。
张献忠麾下部队总人数有近十二万人,比起高迎祥来说人数还要更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