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 朱元璋懵了:咱又做错了?(2/5)
朱元璋摆摆手道:“你别担心,咱找你来没啥恶意。
咱要是真的想杀你,用得着大老远的让人把你给请过来?
小小的差役就足够了。”
这道理朱元璋不说,汪大渊自己也能想明白。
可明白归明白,却架不住眼前自己所见到的人,乃是朱元璋啊!
他岂能不紧张?
不乱想?
“咱找你过来,是准备向你问问的海外的事,听说你对海外很熟悉?”
“回禀陛下,也不是多熟悉,但海外没少跑是真的……”
确定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将自己召来,真的是询问海上的事。
且皇帝也不是真的如同传言之中那样,一言不合就砍人脑袋,杀人全家,汪大渊逐渐没有那样紧张了。
再加上所谈论的事情,又涉及到了他的长处,所以没过多久,就打开了话匣子。
开始向朱元璋讲述,他所知道的,关于海外的事情。
汪大渊口才很可以,再加上对外海也是真的了解,肚子里有货,而朱元璋因为韩成的缘故,对于海外也是兴趣大增,因此听的很认真。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朱元璋都在通过自己的办法,增加对海外情况的了解。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这是朱元璋的习惯。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听汪大渊对于海外事情的讲述,还是有一种受益匪浅的感觉。
对海外的了解,随之增加……
这样过了大约半个时辰,朱元璋亲自取来了地球仪,这个被他宝贝到不行的东西。
担心韩成弄出来的地球仪会损坏,朱元璋已经命能工巧匠,按照韩成做出来的地球仪,一比一复制了五个出来。
并且还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
其中一个,更是放在了玄武湖岛屿之上,那专门存放黄册的房间里!
黄册,乃是朱元璋极为重视的东西。
上面详细记载了大明各地人口的数量,以及田产等等诸多东西。
有了这东西,大明不论是征发徭役,还是收税,亦或者是对地方的治理,都有了依据。
只有准确了解大明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可以说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所在!
为了建造黄册,朱元璋可是花费大量的心血。
各种与地方豪强士绅,包括诸多官吏斗智斗勇,才把清丈田亩,对隐户登记造册的事情,给推行下去。
甚至于还专门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在国子学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为清丈田亩做准备……
担心造好的黄册有失,更是将玄武湖整个圈起来,在湖中岛屿上建造房屋,专门存放。
还把放火,防潮,防虫,防盗等等工作,做的极为到位。
结果现在,朱元璋却将韩成弄出来的地球仪,给放进去了一个进行保存。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朱元璋对地球仪的重视程度。
也能看出来,他是真的想要开拓海外!
“陛下,这是……”
汪大渊看到朱元璋将这样一个东西,放在眼前,显得有些惊疑不定。
他粗略的打量,能看出这是舆图。
只是,这舆图为何会弄到这样的球上?
直接画在纸张上,岂不是更加方面观看?
“可是觉得奇怪?”
朱元璋将汪大渊的神情收入眼中,出声询问。
“确实奇怪。”
汪大渊点头。
“这是因为咱们脚下的大地,整体上就是一个球。
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才准确。”
生活的大地是个圆球?!
汪大渊眼睛瞪的有些大。
这听起来,咋这样的违反常理呢?
“觉得很不可思议对吧?”
汪大渊连忙摇头。
朱元璋却笑道:“觉得不可思议就对了。
不过,这大地是圆的,也不是不能证实。
你经常在海上航行,那你仔细想想,在海上远远的看到有船只前来时,最先看到的是不是桅杆,然后才是船帆,船身?”
汪大渊一回想,还真就这么回事!
“这大地要是平的,那远远的看到对面来船,应该是一下子就看到整条船,只有大地是圆的的情况下,才会先看到桅杆……”
朱元璋将从韩成那里学到的知识,说与汪大渊。
汪大渊闻言,再仔细的一琢磨,越想越觉得正确。
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陛下,您真的是神了,想不到陛下竟然还精通这等学问!
今日小民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小民以往在海上航行多年,见多了帆船,却一直见怪不怪。
没有往更远的地方地方去联想。
若非陛下明察秋毫,说出了这些,小民还不知这等小事里,竟还蕴含着这般大道理!”
汪大渊望着朱元璋,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他是真的很惊奇,觉得被朱元璋这个陛下开了眼!
虽然在此之前,华夏便已经有人提出过地圆说。
但并不是说,有人提出来这个推论,这个推论就能够广为流传,天下皆知。
不然,也就不会有那样多的好东西,湮灭在历史长河里。
在如今这时代,天圆地方依然是主流。
朱元璋听了汪大渊的话,忍不住笑了起来,心里面那叫一个舒爽。
“没啥没啥,不过是一些小知识而已,不值得如此称道。”
朱元璋摆着手,显得很是谦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