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结外臣不结中官(1/2)
京师。
在新任吏部尚书人选仍具没定下时。
周经致仕了。
跟倪岳是前后脚的,因为之前涉及到西北和辽东军需调度,秋粮入库等事,还有战事未结束,周经的户部尚书职位也就一直吊着,在西北战事平息之后,周经也没理由在朝中赖着了。
周经离开,户部尚书的位子,按照之前既定好的,由右都御史佀钟接替。
因为户部左右侍郎许进和李孟旸没有得到升迁,照理说二人仍旧会以左右侍郎的身份辅佐佀钟来打理户部,但皇帝却另辟蹊径,随即便决定由许进以右都御史出任偏关巡抚。
这把朝中大臣给震住了。
许进去偏头关,也就是山西镇当巡抚,原先的巡抚王琼必然是另有委任的,即便皇帝在朝上并未直接说,由王琼回朝当侍郎之职……但看这架势,他回朝当户部右侍郎,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朝议解散之后。
许进有些懊恼,这是在张周得势之后,他第二次被皇帝折腾了,第一次被折腾之后好歹还混回了户部左侍郎的位子,而总督京仓、提督易州山厂这种差事,谁都不想干,去偏关当巡抚好歹算是“正经差事”,毕竟谁都知道偏关如今是皇帝在九边各镇最关注的边镇。
“刘阁老,您看陛下这是何意?”工部尚书徐贯过去问询刘健的意思。
周经退下去之后,是相继于屠滽、白昂、徐琼、倪岳之后,朝廷一年之内第五次在尚书位子上做更变,到现在六部尚书只有马文升和徐贯还保留原位。
徐贯也很清楚,人家马文升很可能是要晋升吏部尚书的,而他徐贯可就没那种好运气。
刘健没回话。
一旁的谢迁道:“王德华回朝,陛下不知是想让他做个兵部侍郎?还是户部侍郎?再或者是右侍郎,还是左侍郎?”
只有谢迁的话,在此时会如此尖锐。
王琼在先前于辽东宁远一战中立下奇功,但在事后并没有封爵,这跟王守仁不同,但其实朝中大臣也明白,相比于宁远大捷,威宁海和官山两战,王守仁所取得的功绩,是远比王琼大的。
所以别看王守仁入朝时间短,没什么资历,但人家就是有资格晋升爵位。
至于王琼……
再勤恳,也是传统文臣的路子,边镇立功之后,在文职上有所提升,武勋爵位上还是差点意思。
如果说以往带兵杀个几百上千鞑子,都能混个伯爵回来,现在不一样了,张周和王守仁把朝中获取爵位的资格线提高了很多,以王琼的能耐,让他守偏头关,再给他十年,他也不可能获得获得爵位的功勋,那皇帝就直接让他回朝当侍郎,协助即将回朝的张周,便也就很合理。
李东阳道:“户部左侍郎,照例应该由右侍郎升迁,若王德华回朝为户部右侍郎,倒也未坏了规矩。”
这就体现出内阁对此事的态度了。
王琼从偏头关巡抚回朝,算是对张周在西北势力的一次“瓦解”,让王琼当个户部右侍郎,本身户部还掌控在传统派系手中,怎么看张周想获得财政上的足够支持,光靠王琼当个户部右侍郎是不够的。
谢迁笑道:“宾之,你怎知晓,陛下不是让王德华回来做户部左侍郎呢?”
李东阳这次也沉默了。
再看旁边打开话匣的徐贯,此时也噤声,他似乎看出来,内阁对于皇帝突然调许进去西北之事,也没有什么预案,似更不知道王琼接下来会被皇帝委命于如何的官职。
他本还想问问,接替自己当工部尚书的是何人,但看这架势,好像内阁现在已经失去了在朝中部堂级别官员,对皇帝进言的权限。
说白了,皇帝现在更愿意在采纳了张周的意见之后,做一些自我主张,内阁作为顾问大臣的权限已经被削夺殆尽。
……
……
乾清宫内。
李荣代表司礼监过来给朱祐樘送一些要批阅的奏疏,而朱祐樘则一直在咳嗽中。
即便张周提出来,让朱祐樘多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朱祐樘的身体底子太差,如今正是秋末冬初之时,朱祐樘又染了风寒。
“陛下,西暖阁已经修得差不多,估摸再过半个月,您就可以入住了。”李荣一脸关切道。
修暖阁的事情,张周离开之前就在操办,奈何皇帝一边想在西北打仗,一边又想修新的宫殿,还是在乾清宫旁边修,大臣自然会有意见,以至于修暖阁的银子多还是张周通过开矿给筹措的。
朱祐樘也是憋着一口气。
朝中大臣既然什么都不支持于朕,那朕就自行去筹备一些钱粮物资,朕想要什么,不用你们来插手,不用朝廷的,名义上用的都是内府的银子,你们总不会没事找事了吧?
事实上,张周在开矿之后,所获取的钱财数量,以张周在弘治十二年开春考中进士之前于西山开煤矿开始,两年下来,给朱祐樘所提供的私下的援助,已有近二十万两之多。
多数都用在了边政上,多余出来的,还能修个暖阁。
清宁宫偌大的宫殿,也不过才花了六万多两银子,而修个暖阁也不过花个两三万两银子,修得也能更加精致。
朱祐樘叹道:“秉宽还没回来,不过他说的那种暖气,效果还真挺好,朕现在没事就喜欢去清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坐下来一会,就觉得窗明几净,都舍不得走了。”
李荣笑道:“是啊陛下,若是西暖阁修好之后,必定比清宁宫更加亮堂,能做到四季如春。”
“呵呵。”
提到张周,朱祐樘脸上才有了些许血色,随即他目光又落回到面前的一堆奏疏上。
好像这才是他日常所要做的差事,让他觉得疲累。
“有对户部左侍郎许进调偏关的事,提出异议的吗?”朱祐樘问道。
李荣道:“未有。”
意思是,奏疏里没有对许进外调之事发表非议的,说明许进外调这件事,是符合文臣利益的。
张周在边政体系中权势过大,许进换王琼这件事,会让西北最侧重的军事堡垒,偏头关,恢复到传统文臣的控制之下,以一个户部左侍郎来换取,对传统文臣来说也是值得的。
朱祐樘点头道:“那下一步,朕准备让王琼回朝,当户部左侍郎,你看是否会遇到一些阻力?”
李荣这才知道,原来皇帝就是做了一个平替,或者说叫对调。
许进换王琼,没有什么李孟旸升左侍郎,再让王琼当户部右侍郎的骚操作,可以说是简单直接。
李荣道:“照例说,西北一地巡抚回朝,以做右侍郎居多,但也并非没有先例,左布政使调京为右侍郎也常见。”
朱祐樘道:“朕不是已经决定,让山东左布政使李士实,调京师为刑部右侍郎?他们还想怎样?”
言下之意,跟文臣之间已经有对立。
知道朕有什么决定,你们文臣总喜欢说三道四,所以朕也不跟你们商议,先把许进调出去,回头再宣布王琼接替许进为户部左侍郎,就问你们服不服?
李荣问道:“王琼调京,以户部左侍郎,是要协同莱国公处置钱粮调度之事?”
“是,也不是。”朱祐樘回答模棱两可,眼下似乎只有在李荣面前,他才会坦诚相告,换了是萧敬,朱祐樘都不会正面去回答这种问题。
或者说以萧敬的谨慎,也不会贸然去问这种关乎政策的大事。
这也体现出李荣的德高望重,还有他敢于为皇帝分忧,哪怕有些时候看起来关注点有些越界。
朱祐樘道:“九边无论调度什么,都不能以一人之力来协同,哪怕是朕和秉宽,也没有能力说服朝中的那些清流之臣。”
李荣听了有些感同身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